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篇

2.小学五年级语文《贺龙钓鱼》优质教案

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与象共舞》教案(3篇)

5.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

6.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教案

7.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

8.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精选范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_五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

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如没有灰尘》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可闻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查字词典,理解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灰尘的特点

 (2)灰尘的作用

 (3)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设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昆较大的小组,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篇二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如没有灰尘》课件

 教材说明:

 教材解析:

 《如没有灰尘》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说明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尤其是第5自然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

 作者运用了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生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说明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能够进行查找、判断和评析,在资料充实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对于文本的整体条理性和写法能够有简单的发现,但是在整合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对于事物的两面性这一带有哲思性的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有所体悟,需要通过例证感受。

 教学目标:

 1、读懂文本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了解灰尘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了解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明白作者是怎样状物说理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文本训练,掌握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

 3、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判断和评析主要说明方法,进行迁移表达训练。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体现事物特征。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一篇说明文,它要为我们介绍一种我们熟悉的事物——

 灰尘。但是,这篇课文的题目和《鲸》《松鼠》《新型玻璃》不同,而是叫作——《如没有灰尘》,有什么特殊作用?一般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会说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设法”的激趣作用,引读一二段。)

 二、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己读读课文3到6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学生自主读文,做批注。)

 2、交流反馈:

 (1)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灰尘很小,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灰尘吸收光线的同时反射光线,让阳光变得柔和。

 灰尘反射光波较短的光,吸收光波较长的光,让天空看起来是蔚蓝的。

 灰尘有吸湿功能,能凝结水气,让万物生存,形成万千气象。

 (2)大家这么快就找到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说明作者写得很清楚,都是先写特点,后写作用。为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特点和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

 既然这样,谁能用“因为……所以……”试着说一说呢?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明确内容及其关系。)

 (3)除了基本结构相似,这几段中还有什么相同点?

 (在段尾都用了“如没有灰尘……”这样的.词句。)

 一共几句?大家能连起来读一读吗?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了解作者不断强调灰尘的重要性。)

 (4)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看整篇文章,作者先写灰尘有哪些坏处,又说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断强调灰尘很重要。看来这灰尘……

 (出示关联词组: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不是……而是……)

 那谁能用上其中一组说说你对灰尘的认识?

 (渗透辩证思想)

 3、研读说明方法:

 (1)其实,一篇说明文要写得好,不但整体上有层次,还要方法得当。咱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指名说说,简单解读。)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哪里用了说明方法,效果怎么样。

 (学生阅读勾画,做批注。)

 (3)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重点赏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迁移训练:

 1、老师也想写一篇文章,介绍二氧化碳,资料搜集了不少呢!但是有几个问

 题还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帮帮我吗?

 (下发资料)

 2、首先,请大家给零散的资料排个顺序,让文章更有层次。

 (学生自主阅读排序,理出文章脉络。)

 谁来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有不同见解可以听过之后提出来。

 (集体分享纠正)

 3、对于这段资料,哪位同学还有让它更好的建议?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或者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有趣。)

 四、课堂小结:

篇三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如没有灰尘》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重点难点: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如没有灰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明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

 1、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2、完成指导丛书的练习

篇四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需要读懂内容,也就是明白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和作用,更要读懂写法,即文本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具体的说明方法,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必要的篇章架构还是需要渗透的。而本文又是一片略读文章,也就是将精读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加以应用和检测的文本。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入手,从内容方面来说,要明白灰尘既有危害,又有用途。

 而每一种用途都是与其特点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在这一版块,让学生自读整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逻辑性较强的关联词表达练习,不断巩固对于灰尘的认识,将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一哲理寓于语言表达之中,不说而说,学生有具象化的体会。而在写法这一版块,则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从整体的先抑后扬,到段落的层次清晰,再到具体语句中说明方法的准确运用,让学生逐步去发现,体会其妙用。

 进而尝试迁移运用。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完全自主创作一篇说明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切实掌握更是需要逐步完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篇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看看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篇二:草原

 一、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 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篇三:草原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贺龙钓鱼》优质教案

#教案# 导语《忆读书》是冰心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小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

 3、 冰心的资料交流

 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二、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交流

 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4、要想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5、齐读第11自然段。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特殊的用法,起强调的作用)

 6、多读书: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7岁—到老还读“万卷书”

 7、读好书:

 自由读12—13段,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理解: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结合本课所学和你以往的读书经历,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今天老师也送给大家三个词: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都能够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常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的体会,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关于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海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27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诗文。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6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志》,11岁就读过“说部丛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忆读书》一文。

 三、录音朗读,解决字词

 1、请学生随录音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 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2、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 天罡地煞 无聊消遣 朦朦胧胧

 无病呻 吟 不能自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诵读。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引导思考,解决以上问题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简单介绍这些作品,可组织讨论。)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作业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可附图)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冰心老人是怎样“多读书”的,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读书有什么好处”以及我们应该“读什么好书”。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书好”的内容进行概括。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好”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 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有了广泛的兴趣”。

 (二)重点思考:

 1、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提高升华,总结归纳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3、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迁移拓展,培养兴趣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方法: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进入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时候通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给予我们知识,而知识又富予我们内涵。读到好的文章,就犹如听美妙的音乐。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介绍作者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课文选自《冰心选集》。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在第一自然段中,冰心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为什么话多?说明了什么?

 ②这篇写这篇文章,你认为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多读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①说说作者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

 ②这些书是在什么时候读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③结合课文分析,从哪些方面写了作者读的书“多”?

 时间:从七岁开始读,直到晚年

 种类:古今中外俱全

 数量:读万卷书

 板书设计:

 多读书——时间、数量、种类。

 2、读书好。

 小组阅读2—11段讨论:作者读的这些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好处?

 讨论归纳: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 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有了广泛的兴趣”。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11段“从读书中……得不到的”

 设问:文中有一句话总写了作者读书的感受,是哪一句?

 “从读书中……大道理”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分析“读书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板书设计:读书好——①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②扩大知识面;③有助于写作;④提高品德修养

 3、读好书。

 抽生朗读课文12—13段,思考:

 ①文段中提到的这些书,作者认为有什么特点?

 《西游记》:精彩;《封神榜》琐碎;

 《水浒传》:人物如生;《荡寇志》:索然无味。

 ②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概括: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

 具体地说:古代:精彩而不繁琐,引人入胜而不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必须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

 板书设计:读好书——

 五、课堂迁移:在你读的书之中,最喜爱的是什么书?你的感受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多读书——时间、数量、种类。

 读书好——①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②扩大知识面;③有助于写作;④提高品德修养

 读好书

 七、作业:

 1、记忆文中的注释。

 2、阅读教材后面的名著引读190—192页,勾画重要语句。

 3、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

4.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 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必须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资料;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透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透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取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状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情绪。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就应怎样读书?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贺龙钓鱼》讲述了红军在草地上行军中遇到了断粮的困难,贺龙带头钓鱼解决困难,并把兄弟部队支援的牦牛肉送给伤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五年级语文 《贺龙钓鱼》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贺龙钓鱼》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贺龙的风趣、幽默和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 故事 的梗概。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的梗概。

 2、抓住文中描写贺龙语言、动作的 句子 ,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 方法 :

 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段艰苦的岁月,走进贺龙,继续来学习贺龙钓鱼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简要提示”,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

 3、出示导纲的知识性问题,让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互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在1、2自然段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几乎完全断绝”、“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这三个词来体会长征的艰苦卓绝。

 2、让学生根据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3、在贺龙处理牦牛肉这件事上,重在让学生体会贺龙“先人后己”的品质。

 4、分角色朗读贺龙与警卫员的对话,指导学生应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出示导纲中的“探究性问题”,自主研读课文。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谈体会。

 预设一:从“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栓,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这些句子及其中的一系列动词中,体会到贺龙制作鱼竿的熟练和鱼竿的简陋。

 预设二:它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体会到贺龙钓鱼的专注及钓鱼技术的高超熟练。

 预设三: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贺龙注视着水面会想些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精讲:

 1、文中的回忆部分有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一段的表演读 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加上适当的动作,进一步感受贺龙的乐观、幽默。

 3、反复朗读句子“这简陋的鱼竿,它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感悟它所蕴含的深意。

 三、导学归纳

 教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四、反馈训练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梗概。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吟诵的诗歌《长征》,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贺龙钓鱼》优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

 2、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老师:把关键词句做成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问难

 1、导入:炮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是遥远的回忆了,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世界历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将永载史册。在党的武装斗争史册上,贺龙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同时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反馈

 3、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互相交流

 4、再次默读课文,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练习。

 7、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8、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 说说 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课堂小结

 在钓鱼这件事情中,贺龙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世人敬仰爱戴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品悟吧!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贺龙钓鱼部分,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环境的艰苦,通过推想,体会贺龙对战友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运用所学方法,体会“简陋的渔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意”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贺龙钓鱼部分,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对战友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环境的艰苦。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长征环境艰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贺龙钓鱼》。哪个同学能运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贺龙钓鱼部分

 1、看来,抓住课题,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那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在讲贺龙钓鱼呢?(11?14自然段)

 2、说到钓鱼,我们不能不说到钓渔竿,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找出描写贺龙钓渔竿的句子,看看这是一根怎样的钓渔竿?

 3、抽生说,(出示句子)齐读,从哪儿可以看出渔竿的简陋?(几根马尾、一根别针、一根树枝:材料的普通和数量少)

 4、教师小结:几个简简单单的数量词加上普通的材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渔竿的简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边读边想,透过这简陋的渔竿,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和我们生活中的渔竿比一比,贺龙能选择其他的材料来做渔竿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环境的艰苦)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环境的艰苦?(第二段)

 ☆(出示二段1、2句)自由读,边读边想象,透过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粮食几乎完全断绝:没有吃的,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有的因忍受不了饥饿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而更多的时候只有勒紧裤腰带忍受饥饿。老师相机介绍贺龙所带的部队的任务是断后和收容,更显出环境的艰难。

 虚弱:脸色苍白蜡黄,瘦骨嶙峋,拄着拐杖,艰难地往前挪动,走着走着就摔倒,甚至永远都爬不起来了。联系饥饿、长途跋涉来谈。

 伤病员增多:重伤的担架抬,担架不够就一个一个背,轻伤的几个互相搀扶。结合自己对红军过草地的了解来谈,主要有饥饿造成的胃肠病或食物中毒,高原引起的缺氧,呼吸困难,天气变化造成衣服单薄的战士不断生病,前面部队掉队的同志等。)

 ☆齐读第二段1、2句话。

 ☆透过文字,我们都能推想到那么多艰苦的场面,我们不知道的困难不知道还有多少。课文中还有一句话直接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艰难。(第13段1句)

 6、刚才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到了环境的艰苦。看来,联系上下文的 学习方法 更有利于我们理解 文章 的内容。

 7、(出示12段:师范读)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这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在书上作好批注。

 8、交流。

 三、运用方法,理解14段

 1、齐读第14段。

 2、请你运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说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意”?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批注。

 3、交流。

 4、第3?10段:用朗读的方法分角色朗读。

 画出描写贺龙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贺龙的崇高品质

 第17、18段:透过贺龙的语言、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朗乐观的贺龙,我们的耳边还听到了贺龙那爽朗、乐观、感人的笑声,那不正展现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17、18段。

 四、情感升华,拓展练笔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2、读了《贺龙钓鱼》的故事,你都想到些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其实,在红军过草地时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老师就读过这样一些故事,(推荐读物:《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一袋干粮》《七根火柴》**《草地》有声《忆长征》)希望大家课下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多了解一些贺龙及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板书设计:

 贺龙钓鱼

 舍己为人

 关心战友

 乐观幽默

  小学五年级语文《贺龙钓鱼》优质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漂亮地书写。

 2、总体把握内容,并能讲述故事梗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老师把课文的关键词句做成课件;搜集有关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一、题目导入,质疑问难

 1、出示“贺龙”的照片,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故事。

 2、读题,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再次读题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为什么不写他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钓鱼这件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贺龙的生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想想课文将了一件什么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先小组内组员互查互帮,在集体检查。

 3、再次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的梗概。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再朗读体会。

 2、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词句并体会,写出批注。

 3、交流,点拨:

 (1)分角色朗读第3----10段,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

 (2)读第11----14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自读感悟,批注。

 抓关键词句体会。

 找出这几段中回忆的部分,说说加入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老师引读11----14段,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出示最后一段话,抓住贺龙的预言、动作,体会他的幽默与乐观。

 5、读第一段。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草地的美景?

 四、情感朗诵,拓展感悟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要读出感情。同学互相交流、评价。

 2、读了贺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进入草地 断粮 体弱 病员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与象共舞》教案(3篇)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2.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有关黄河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4.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最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最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四、课堂作业。

5.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育学生认识到只要乐与助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拥有快乐,拥有朋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顾自家的自私心理。

 2、懂得“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复习词语

 (始终茂密白发苍苍暗自高兴再三叮嘱岂有此理无价之宝)

 指名读词语

 出示顾自家

 你们看还记得他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顾自家,你知道他最想得到什么?顾自家为什么想得到它?

 师:看来没有朋友确实是一件很不快乐的事,就让我们跟随着顾自家一起去寻找快乐的泉水吧!

 二、再现情景,学习课文

 师述:为了寻找泉水,顾自家走呀走呀,走了好几天,他在森林里遇到了谁呢?

 CAI白发苍苍的老人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白发苍苍指名读词

 鹤发童颜的老人对顾自家说了些什么?请同位分角色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准他们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读三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你看这位顾自家听到老人可以帮他找到泉水高兴吗?怎么高兴?

 指名说,理解:暗自高兴

 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心理的想法)

 师述:顾自家看到了希望,多么高兴呀,你再读读看。

 指导读句子。

 老人对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指名读一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老人提出的要求,顾自家很情愿答应了吗?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1、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答应了。

 2、为了得到泉水,顾自家只好答应了。

 学生进行对比读。你从“只好”中知道了什么?

 3、CAI出示图师述故事:顾自家照老人指引的方向走了好几天,终于在翻过一座大山后,他找到了仙泉洞,呀!他看见了谁?

 哦,原来正是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4、出示老人说的话,师引读,生跟读。

 老人对顾自家很不放心,把这句话说了好多遍,我们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呢?

 强调词语:再三叮嘱指导读词。

 这位神仙老人,你也来叮嘱一下顾自家吧!

 顾自家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泉水。

 如果你得到泉水,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说一说。

 5、看到顾自家找到了快乐的泉水,是不是就得到了快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他捧着泉水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

 小声的把顾自家的想法读一读吧!

 重点指导学生读的语气

 读了之后,你认为顾自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岂有此理

 顾自家愿意把快乐的泉水和别人分享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无价之宝

 现在他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不高兴)

 你再试着读一读。

 6、多么自私的人,多么自私的想法呀!顾自家回到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

 ①我把这段话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他做了些什么。

 ②现在请大家在小组进行表演读,一定要注意他的神态和动作。

 ③指名表演读。

 我们可以从哪看出顾自家的自私?

 引导学生说(关上门窗叫到跟前千万)

 他为什么要关上门窗?(让学生体会顾自家自私的心理)

 他把妻子叫到跟前干什么?

 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读。

 师述:顾自家没有按照老人的叮嘱去做,却自私的想独占泉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指名说一说

 7、看到这你想对顾自家说点什么?

 师述:是呀,这正是老人留给他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齐读句子

 师: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拿出真心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你不仅拥有

 了朋友,更拥有了快乐。

 三、联系实际学习生字

 1、看到大家这么快乐,你们的生字朋友也等不及要来参加快乐的学习了。

 CAI:件容易孙

 能不能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的?

 在书写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范写:件

 2、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很高兴,谢谢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快乐,现在请你们把小手拿出来,随着音乐拍一拍,把你们的快乐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

 (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快乐的泉水

 只顾自己快乐的人,

 永远得不到快乐。

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

#教案# 导语《与象共舞》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开玩笑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学习课文内容,能在辨别与争论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神游另外一个国家(播放)。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节”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支离破碎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标:

 (读:了解内容

 想:情感表达方式

用: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三)初读课文,初次识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自己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调留下读书的痕迹:兴奋处疑难处、共鸣点)

 2.和同桌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效果:

 自己感觉读书效果如何?做个小测验,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记住了多少和“象”有关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靠自己去成功。词语的检测重在强调要学会“积累”——因为“学文如聚沙”。

 4.思考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都和谁有联系?)

 (1)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悠然而去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大象的,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温和悠闲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语气读这组词

 (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透过这组词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大象?(勇猛)(读出来)

 (3)行礼谢幕彬彬有礼

 透过这些词语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温文尔雅的大象聪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舞之蹈之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聪明灵活的大象活泼可爱的大象)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联系课文透过词语看到它背后传达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再读词语,用心感受:

 教师有意把词语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话,并相机呈现:“熟视无睹、国宝、聪明而有灵气、跳舞”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小结:大家在第一环节教学中,自己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老师作为你们的学习伙伴和大家一同学习,帮助大家学会了在读书中摘记关键词语,并且引导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再看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和谐”及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当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神圣的时候,认真回顾全文,课文哪一段将这种美好境界进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读第五段,有一个词具有传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与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具体导向,他们在读书中辨别,在读书中思考,再次感受词语的魅力。

 3.汇报交流。

 ①预设1:

 翩翩起舞:引导学生联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预设2:

 感染: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看似普通的词语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将口语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有机结合。

 ③预设3:

 陶醉: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导学生充分地阐述“陶醉”的理由,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人象相处的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小结训练。抓住词语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4.小结并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筛选词语不是目标,在筛选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1.人们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们,信赖往往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这种彼此的信赖足以让我们看到与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播放音乐——天籁之音)推荐阅读赵丽宏的书——《异乡的天籁》

 设计意图:课堂小世界,学习大舞台!必须巧妙地将学生引到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爱上阅读,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2.呈现一组组大自然和谐的画面,升华主题——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设计意图:将与象共舞的和谐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组组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既受到审美熏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谛——和谐!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一颗,一颗“和为贵”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

 比较本文与《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收集资料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

 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  性格

 神志  聪明

 动作  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思考

 说说《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共同点 不同点

 《的小艇》

 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与象共舞》

 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

 六、讨论归纳

 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教案

 教师在课前完成教案的编写,并实践于课堂,这样可以提高几十分钟的课堂效率,使同学们学到有用的知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体态、吃相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坐着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1)过水方法用尾巴当帆和舵。

 (2)警觉性强跑躲逃。

 (3)跑跳敏捷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面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对了,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把松鼠拟人化了。你能否找出这些句子或词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呢?

 2、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3、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本文的语言也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吗?

 4、学生思考、交流。

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这座巨型建筑的外观,了解它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2、激发学生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3、学习作者有序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有一定含义的句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2、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教时。

四、教学准备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了解背景。准备一些斗兽场的。

 2、观看**《斯巴达克斯》。

  五、教学过程

 (一)引语入课。

 (二)初读感知斗兽场的雄伟。

 1、学生读课文。你觉得斗兽场雄伟吗?用笔把这些描写画出来。

 2、学生小组互读互议。

 3、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应出示斗兽场的,补充感知。

 (三)再读悟情。

 1、学生再读课文,想:参观斗兽场前后,我的心情有变化吗?如果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2、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你能用自己收集掌握的资料说说我情感变化的原因吗?引导学生理解一下我对广场上的“角斗士”的态度变化。

 (四)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话想同我们说说的,请说说。

 (五)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给它取个题目。

 (六)课外延展。读一本相关的书籍。

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其《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 倔强 有力 胆怯 沮丧 轮廓 风靡 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小学教案语文范文五年级(四)

  一、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二、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古诗词描述的景物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

2、背诵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课前准备

1、师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了解诗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乡村四月。

师生谈话: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师:仔细观察插图,图上描绘一幅怎样的生动画面?

(学生仔细观察后谈感受,教师从“初夏美景”和“农民繁忙”进行指导。)

3、师生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评价。

4、小组合作,结合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利用工具书弄清句意。

5、小组交流,讲讲诗意。

三、全班交流,品评朗诵,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结合画面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诵读升华。

师:前两句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师:作者用这些特有的景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图,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述?

(3~5位同学描述)(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风光,如你是诗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爱、高兴、赞美、欣赏)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谁来读后两句诗,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我从“闲人少”体会到农民都忙农活去了。

生2:从“才……又”知道了农民刚干完蚕桑又去忙插秧,说明劳动紧张而繁忙,也看得出农民很辛苦。

生3:读完了这两句诗,我觉得劳动人民很伟大,我要赞美他们。

3、师小结全诗:

前两句着重写景,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后两句着重写人,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4、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

四、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古诗,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

蚕 桑 昼 耘 绩

1、“蚕、桑、昼”的读音,书写时上下结构要匀称。

2、“耘、绩”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又宽。

七、作业

1、抄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收集描写田园风光古诗词,选择一两首背下来。

附: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联系诗词,比较异同,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刚学的`两首诗,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渔歌子》,请同学们把它和前面两首诗比较一下,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了解作者:

张志和: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市人,在朝廷上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借表现渔父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著有《玄贞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4、你了解或背诵过哪些词吗?试着背一背(本册学了《忆江南》)。

二、初读感知,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鹭”“鳜”“箬笠”“簔”的读音。

2、组内轮流读词,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合作,自己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结合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利用工具书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三、交流讨论,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学生围绕词的内容质疑。

2、归纳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诗人为什么不想回家?

生:也许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陶醉。

师:大自然真的很美吗?你从词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白鹭展翅高飞,肥美的鳜鱼在水面跳跃”我觉得美。

师:请你读出你的感受。读──

生:在西塞山前有一行鹭高飞,我想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

师:真会联想,请你读此句。生读──

生:我觉得“青山、白鹭、桃花、鳜鱼”都美。

师:这些景物的确很美,师边做手势(姿态语言)边读前两句词。

生:我感受到了这些景物一静一动,动静结合。

师:真能干,大家找找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再仔细想想。

生:山是青的,鹭是白的,桃花是红的,箬笠青的,蓑衣绿的。构成了一幅美的画面。

师:真会发现,一青一白,一红一绿,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

大家看看最后一句词,还有什么赶来啦?

──斜风细雨(生齐答)

师:是啊,整个大地低沉浸在朦胧的烟雨之中,更让人流连。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一切都显得诗情画意,难道我们不喜欢这样的美景吗?如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

生:被陶醉,我要大声赞美。

生:我要把它画下来。

生:我要悠闲自在地体验一番。

师:大家明白“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了吗?

3、生边读边想象这幅画面。

4、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塞 鹭 笠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结构匀称。“塞”注意撇和捺的角度。“鹭”中“路”不能写得太宽和太长。

五、作业

1、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自选(为语文园地六展示台做准备):

⑴ 选择一至二首诗词,诗配画。(可以是收集的诗词)

⑵ 写一首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劳

四时田园杂兴

儿童──天真可爱

白鹭 桃花 鳜鱼

渔歌子 乡村美境

斜风细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精选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篇《西游记》,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2、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

 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 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相机板书:来历--仙石迸裂。)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4.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猴子成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古典的语感。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①名曰、 石窍、 围圆、 与狼虫为伴

 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

 4、组织交流:

 (1)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板书:寻源称王。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B、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

 (语言简练,工整,用排比的手法)

 C、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用对比的写法。

 C、朗读句子。

 D、模仿写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五、小结,感悟特点。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再一起读这些词。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

 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勇敢无畏

 仙石迸裂—— 毛遂自荐 聪明伶俐 ——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

 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讨论的话题。真正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今天,秀芳工作室又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对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学生集体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发言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讨论。利用课堂观察对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特点,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领略经典的魅力。

 3、激发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感受石猴形象的同时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古典白话文与现代语言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放歌曲)

 一、导入:

 1、谈话:上课之前我放了一首歌,有谁留心听出了是哪首歌?

 知道一些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都喜欢的猴哥是《西游记》里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你知道《西游记》是谁写的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1课《猴王出世》就是节选自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 板书课题,加“﹡”,问:这符号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学法:

 1、回忆学习方法:略读课文咱们怎么学?(自学)

 打开书107页,你觉得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篇古代白话文,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说到这,没让你想起点什么?(《景阳冈》)

 像这类课文,不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理解,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呀?(引出自学提示)

 学习略读课文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自学提示,(出示)读读吧,看谁最先找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说。

 3、出示问题:《西游记》咱们那么熟了,谁能现在就说说石猴从哪儿来的?

 那你们一定也知道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师: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了,我们还是应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为了更好的读懂这篇课文,我们前面学到、用到过哪些学习方法?(出示)

  三、品析课文:

 1、运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

 课文读懂了没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板书。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石猴从哪来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他怎样成为猴王的,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指名回答。板书。

 3、此时在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只猴子的形象,下一步咱们该干什么了?(抓关键语句,感悟猴子形象)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来看一看吴老先生是怎样刻画这只猴子的。

 默读课文,看哪些描写猴子的语句让你特别喜欢,并且让你从中感悟到。

 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有的同学在动笔勾画、做批注,我也认为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的。)

 4、感悟形象,品味语言:

 说说吧,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那座山正当顶……化作一个石猴。”(师:语言简练,值得欣赏。)

 (2)“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出示)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不管学生说什么,以此为借口,引到读。)

 那咱们都读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读。

 交流(让学生说充分)。

 肯定学生的想像力。

 师:寥寥数语,就让我们看到了石猴那么多快乐的生活画面,可见语言既凝练又生动。

 如果大家关注语言文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会发现在写作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去字)读读吧!

 (如无发现,师引:你关注字数了吗?)

 动词、三个字:都写了什么?

 这么一只欢蹦乱跳的猴子,你想怎么读?(这只猴子玩累了,休息休息,来只精力充沛的。对,声音动起来了,  猴子也就跳起来了,快乐的心情也就出来了。谁还来?真是一只动作灵巧的猴子。)

 你还有什么发现?

 四个字、动物:都有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和石猴是什么关系?(亲朋好友) 理解“虫”。

 师引读,你看我多幸福,你也来试试!指名读。

 问:咱们品读这两句时,节奏是一样的吗?

 师:节奏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石猴不同的心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再看最后一句,你还能发现什么?

 对偶: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诗词?古人常把对偶用在诗词中。

 给我们读读吧。嗯,有诗的韵味。(如不好,师:还不够悠闲自在呀。)

 (完整出示这句话):让我们完整地再读读这句话,感受猴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大家都先练练。指名读。

 小结:类似这样凝练的语言,在原著中还有很多比如第一回后半部分讲群后送石猴出海学艺时有一段,说:次日,众猴果去仙桃,摘异果,刨山药, 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

 谁再来说说你喜欢的语句?

 (3)“一朝天气炎热……真个似滚瓜涌溅。”(比喻也被我们找到了。)

 (4)“古云:禽有……兽语。”(又是一句凝练的语言。)

 (5)“连呼了三声……我进去.”(又是语言又是动作描写。)

 这是对猴子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出示这句话。

 告诉你,我也喜欢这句话,你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那你读读,让我们看看你是不是很勇敢?还有更勇敢的吗?

 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吗?(出示句子,对比。)

 看看,我把它改了一下,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我正是喜欢它这种重复性的语言,和善用标点表达情感的方法。文中像这样重复性的语言还藏着好几句呢,谁发现了?指名说。

 找到“石猴喜不自胜……大造化!”时,体会心情,练习朗读。

 (读得好,问:石猴当时什么心情?再指名读。)

 (读得不好,说:你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了,怎么不激动啊!再试试。)

 还找到那句了?(找全后出示)

 师:这几句都是对猴子的语言的描写,而这种重复性的语言,恰好表现出了猴子的性格特点。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猴子,咱们读读这几句,我给大家读旁白,如何?

 (如无动作:猴子说话时会像你们这样规规矩矩的吗?对,加上几个动作,咱们再来。)

 (如有人有动作:它配上动作了,演得更像猴子了。咱们也学他,加上几个动作再来。)

 小结:吴老先生写得好,你们读得更好。

 这句中除了有对猴子的语言的描写,还有什么?板书动作。你来读一读吧。(好 夸:这猴子动作真灵桥。 不好说:表示动作的词与我们可以读得稍重,这样可以更好的体会他的勇敢和动作的灵巧。)

 谁来读读你找的描写猴子动作的句子?(人多,各读各的人少,指一人读。)

 (6)“这股水……受涝天之气。”—石猴心想他人。(看来这石猴还真是个当领导的料。看来你平时也很会关心人。)

 (7)“列位呵……何不拜我为王?” —石猴聪明。(不但聪明,还很有领导风范。)

 (8)如学生说石猴会选择说话时机,说明他聪明。(看来这是一只有勇有谋的猴子。)

 (9)“众猴听说……遂称美猴王。”(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石猴威风凛凛,端坐于石凳上,接受众猴礼拜的场面。)

四、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西游记》第一回的前半部分,看过《西游记》的同学应该知道,《西游记》有多少回?出示,师读。

 在《西游记》中,你还知道关于猴子的什么精彩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西游记》,原著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等我们去欣赏,还有更多经典的语言等我们去品味。同学们可以继续 用我们今天学习时用到的方法去研读。出示。

 3、如果在研读是遇到困难,还可以和同学、老师、家长展开讨论,相信 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五、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猴————→猴王

 探洞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机灵顽皮 聪明勇敢

 敏捷灵巧 自信坦率 心想他人 有勇有谋

 讲诚信

《冀中的地道战》是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课内: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利用地道坚持斗争

地道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 能守能攻 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 水火毒气 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 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创造奇迹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地道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强调“厕”是平舌音,“辣”左边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要封口。比较:妨-纺惑-感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板书: 不计其数(形式多 数量多)

敌来敌走(保存自己 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⑴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之险窄。)

⑶“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⑷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们一一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许多办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4.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

3.填空:(书后第2题)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惊人的奇迹。)

三、自由朗读全文。

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五、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六、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得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气,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板书: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气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灭火

吊板挡毒气

连通沟井放水

通讯联络

小学五年级语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播放情景朗读课文。

三、提出自学要求。

1.学生默读思考: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个部分?说说为什么?准备好以后,说给你的伙伴听听(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 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 —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四、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板书: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 式样 大洞、气孔顽强斗志 打击敌人无穷无尽 特点联络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