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2.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4.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5.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案

8.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对于《口算除法》这一节内容要如何去坐好备课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第7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本课重点就是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口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理解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本课知识点梳理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借助小棒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它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4.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算式中的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

 备课资料

 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情感体验。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渗透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得到培养。

 首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其次,设计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组织碰碰车、小组对抗赛、速算大PK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一、 课前学情检测

 检测目标:复习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检测内容: 18?3= 56?8= 54?9= 36?4= 42?6=

 450?9= 6400?8= 280?4= 2400?3= 560?7=

 二、教具学具的准备

 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范老师准备给大家编写一份口算比赛题,一共出80道,每列20道,

 排成几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口算比赛题的编制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每10道为一小组,80道就是8个小组,每列20道就是把2个小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可以配合小棒图进行介绍。)

 预设二:4个20是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到4?20=8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三:8?2=4,所以80?20=4。(也就是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得4。)

 (4)对比评价: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想乘算除或利用表内除法计算都比较方便。

 (5)总结归纳方法:

 (6)练一练:

 90?30= 60?20= 80?40= 60?3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对比,使得算法得到优化。之后,及时进行优化后的方法总结和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探究几百几十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算式:150?50

 (2)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3个50是1500,所以150?50=3。(也就是想到3?50=15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二:15?5=3,所以150?50=3。(也就是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15个十除以5个十就得3。)

 (4)总结归纳方法:

 (5)练一练:

 270?30= 120?20= 280?40= 360?6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经验,这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的方法

 (1)出示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83道题,还是每竖列20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2)全班交流:

 83?20,把83 四舍五入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3)改变问题,继续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120道题,每竖列28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4)全班交流:

 120?28,把28 四舍五入估成30,120?30=4,所以120?28?4。

 (5)巩固练习:

 从下面各题中任选一题估算一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90?31 121?40 160?38 222?70

 (6)总结估算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的方法,这里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总结得出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巩固练习:

 1.快乐碰碰车

 60?20 63?20 90?30 92?30 40?20 41?20 100?20 103?20

 180?30 184?30 240?40 240?37 420?60 420?62 210?30 210?29

 2.速算PK(3分钟速算比赛)

 120?20 63?30 91?30 180?30 240?61

 141?20 200?40 102?20 420?71 212?30

 182?30 180?61 240?60 280?42 420?69

 420?61 270?30 540?60 720?80 564?80

 3.如果现在老师准备的速算比赛题一共有180道,我可以把它们怎么排列?请帮范老师设计一下排列方案。

 设计意图:三组题是三个层次,第一组题中的每小组两道是互相关联的,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二组则是没有联系的,独立存在的一些题,意在为后续的试商做准备;第三组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可以较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的人还看:

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设想: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教具: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具: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3、谈话引入课题:我们伟大的祖国幅源辽阔,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有多大?武汉市的面积呢?我们关山小学的面积呢?用面积单位一个个的测量合适吗?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3、质疑: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提问: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个好的数学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围成”的含义;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在三角形内画高等数学活动 经验 。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数学课程课标(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规定要:“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 方法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认识三角形,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今天不探索面积,但要为今后三角形面积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三角形的认识” 选自人教版义务 教育 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属《图形与几何》范畴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线段和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 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今后学习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收获良好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特别是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学习为学生继续学习“三角形的高”做好了准备。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虽然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空间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依据《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的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能准确画出指定底边的高。教师准备:课件一套,三角尺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铅笔,白纸。

三、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恰当的学法、教法,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思考,抽象概括,交流展示等 学习方法 。

四、教法选用

学法确定,教法必须与学法对应。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方法 :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通过动手画三角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2.观察比较法。通过学生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3.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有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地内在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要依托教学支撑,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活动又需要一定的程序来推进。课标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充分提供给学生从是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我把本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看图导入、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在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大桥中的作用,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接着通过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设计了让学生上黑板指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进行反馈训练,这里为学生设计一个坑,让他跳不出来的时候才告诉他,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使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这一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

2.学习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对三角形高的掌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其实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迁移。这一难点内容由“教师演示?学生尝试?交流展示”几个环节来突破。“三角形共有三条高”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释,较好的处理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用不同层次的练习的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能够学有所用,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

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与生活的丰富关联,尤其是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内涵,无疑是我们当下数学教学理应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是如何去看待和把握两者的关系,我们通常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其一,是由生活向数学的抽象与归纳;其二:则是由数学向生活 的演绎与想像。之前,我们上这节课,更多的是作出第一种努力。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的人还看: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人教版

4.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5.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6.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

 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②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

 (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④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⑤反馈训练:

 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②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③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

 ④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①出示例2:

 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

 (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 640700 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

 3.判断:

 (1)408050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案

 课题 口算除法(例1)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 80?20 如何计算?

 练一练:

 80?48= 90?30= 83?20? 80?19?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列式: 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

 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80?40 450?50 360?90 810?90

 2、书后:(P80 1、2、3、4、5)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个人修改

 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

 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20 )80 30) 64 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20)140 50)280 80)565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 2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83页1、2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80?20 320?80 40?70

 240?60 60?90 270?90

 4?60 210?70 350?50

 2、脱式计算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63?20 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2、笔算

 310?50 170?30 643?80

 406?60 285?40 111?20

 478?70 163?30 294?60

 3、应用题

 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

 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

 3)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 □?20=○

 ○?20=□ □?20=○

 ○?□=20 □?○=20

 四、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出示例3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

 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

 5

 39) 196

 195

 1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

 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 2、3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

 P86 4、5、6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 个人修改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3)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 15?3= 25?4=

 15?4= 15?5=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721?83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4 :

 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40?26=5?10

 5

 26)140

 130

 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

 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 114?24 208?26 135?15 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

 15?( )< 65 25?( )<124

 25?( )< 95 15?( )<124

 26?( )<150 16?( )<100

 2、计算:

 405?15 192?24 728?26 496?14

 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86页2、3、4

 强调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例4)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1、出示例5: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 2293?34 9588?28

 4总结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笔算第91页6

 五、作业:P92 9、10

 例5:

 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

 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576?18=32

 32

 18)576

 54

 36

 36

 0

 个人修改

 强调:

 (1)除的顺序: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两位。

 (2)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数大小: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笔算除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70

 3)( )=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

 5)475与195的差里有( 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两位数

 )25?38 ( )76?27

 )96?82 ( )04?64

 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91页5----8 9?8?

 1、出示例题: 4214?43=98

 98

 43)4214

 387

 344

 344

 0

 2、介绍方法:被除数的头是4,除数的也是4,商不是9,则是8。

 3、练习:4455?45 2136?24

 2408?43 3312?36 1938?38 3080?35

 五、总结

 在掌握基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六、作业:

 自己自主练习几题体会试商方法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

 教案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四、巩固练习

 1、书P94 1 (填空)

 2、书P94 2 (填空)

 3、书P94 3、4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第95页5、6、思考题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折半估商?5?

 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8页1、5、6

 教后反思: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我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直线、射线和角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 角的意义

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角的度量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角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 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 40080500 14590320

 2.提问:你读得又快又准,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学生回答)

 3.请你说出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数位顺序表)

 4.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一千五百三十二

 5.根据学生回答,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

 2.学生小组尝试写出这些数,然后交流写法。

 3.根据学生发言,说明: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4.练习: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出示: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五、四百六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

 十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亿六千四百七十二万

 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数位表上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读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回答:先在万级上写出二千零五十,再在个级上写出七千,合起来就是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学生自主探究下面的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今天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难点:

 对两位数的乘除法进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总水量中的%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其实,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随着人口继续急剧增加,淡水告急已经在近年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关于水环境的资料。

 生交流。

 师:书上小熊猫告诉我们,我国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生交流。

  二、中心阶段

 师: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保护水,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小胖一家就做的特别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练习。

 1.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平年)365×60=21900(千克)

 2.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

 1224÷12=102(元)

 3.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1224-4×12=1224-48=1176(元)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胖一家为了节约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知道吗?我们上海市为了节约各种能源,也提出了“做节约型城市”的口号,作为上海市的一名小公民,你能谈谈你想从哪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生交流。

  三、练习阶段

 1.竖式计算(*要验算)

 28×72=208×36=* 6800×340=4838÷49=2681÷86=8234÷26=

 2.递等式计算

 (20xx-159)÷172340÷78×208082349-80×27

 3.应用题

 1)一套西装450元,一件衬衫45元,一套西装的价钱是一件衬衫价钱的几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买12张课桌、10把椅子,每张课桌99元,每把椅子302元。去买时要带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绿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 倍还多1朵。三种花一共有几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6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xx ○ 1020

 5693 ○ 52 8064 ○ 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xx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 ○103600 50140 ○ 61340

 28906 ○28890 620300 ○ 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 先分级 再分类 比较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9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案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好,先停下手中的笔(停顿片刻,环视教室),我们先来看看这组同学画的统计图。这是一张男生人数的统计图(师指着标题),谁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好在哪?

 生:每个年级的间隔相等;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有标明数据;还有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对他的评价满意吗?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 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二、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 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看来表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回到课件)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 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 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 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 、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页。

 教材、学情分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4、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PPT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

12×6= 25×3= 180×4= 15×6= 180-45= 60÷4= 36×2= 29×2= 17×5= 96÷6=

设计意图:口算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因此,每节课都应在课前进行口算的热身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运用课件出示口算,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画五角星吗?

 (课件出示)

 一个标准的五角星以及五角星的两个基本数学特征:

 ①五条线段长度相等;

 ②每个顶角都是36度……

 现在你觉得可以怎样画出一个标准的五角星?

 如果会画36度的角,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板书:画角)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用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画标准的五角星进行新课的导入。我根据五角星的两个数学特征,每条边长度相等、每个顶角都是36度,引导学生画36度角,进一步探讨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

 三、探究画角方法。

 1、摆角。

 请同学们用小棒在纸上摆一个大约36度的角。

 估计得接不接近呢?你准备怎样检验?(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出的36度角)

 (三角板、量角器等)

 看来要画一个准确度数的角是不能光用目测的,还要借助三角板、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2、尝试画角。

 照着你所摆的36度角的样子,用工具试着画出36度的角。

 3、交流是怎样画的角。

 (借助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4、尝试画60度、105度的角。

 (多媒体出示画角的过程。)

 5、怎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学生交流画法。

 设计意图:画准角的前提是脑海中有角的大致样子,因此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计角、辨别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角的效果。使用实物投影等先进教学设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准确、方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巩固练习。

 1、用纸折角(90度、45度、135度等。)

 折好后,问学生:你还能折出多少度数的角?

 2、(多媒体展示)拼角:用三角板拼一拼,说一说,都能拼出哪些特殊度数的角,分别是怎样拼成的。

 五、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画角方法,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让学生画标准的五角星,可谓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总评与反思:

 本节课有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尤其是课上充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总的来说,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画角这个内容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漂亮的五角星图案,使得学生眼前一亮,并适时地设置了一个矛盾:五角星同学们大都会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同学们会不会画?那该怎样画呢?及时将学生对五角星图案的兴趣引导到画五角星这个话题上来,然后出示五角星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条线段长度相等;二是五个顶角都是36度。由此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学习画角。在这样的悬念下,学生学习画角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画角的方法,教材上是直接呈现如何借助量角器画一个65度的角,同教材配套的媒体中也有相关的课件,同样是直接将画一个角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但在备课中,我考虑再三,还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而是分以下几步引导学生探究出画角的方法。①让学生先用小棒或手势比划大约36度的角,这一步看似有些多余,其实不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后面的画角作铺垫;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当学生比出角后,我问:怎样检验你所摆的角是不是接近36度?学生有的用三角板上的30度比,说应该比30度稍微大一点儿;有的用量角器比,检验出是不是36度,从而使学生明白: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需要用到三角板或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③根据所摆的36度角,同桌互相帮助试着在纸上画一个36度的角。因为前面在检验角时有经验,将量角器如何对准所画的角,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在几个关键地方作记号的方法,正好班上有两名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中心部位是一个小孔,这为画角作记号提供了方便。可以直接在中心点、零刻度线、36度刻度线处分别画一个点,然后将中心点分别与另两个点连接起来就画成了一个36度的角。教学中我以这种方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从而找到其它量角器也可行的方法,就是先固定其中的一条边,可以是画点,也可以是画线,再找到另一条边所在的位置,最后将第二条边连出来。画角的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尝试、汇报、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应运而生,尤其是借助实物投影及时地将学生的方法和问题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老师没有给学生演示,没有给学生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但在本节课中,角的画法却从学生的摆、量、画等操作中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来,关于角的画法,其本质就是先固定一条边,再根据角度确定另一条边的位置,然后画出另一条边。固定一条边的方法既可以将边画出来,也可以像本节课中学生所展示的那样先确定顶点,再点出零刻度线和另一刻度线的位置。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得到了突破,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发展。用传统的木制三角板、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时,既觉得笨重(用劲儿小了要往下滑,用劲儿大了又不好调整),又觉得不直观(由于不是透明材料做成的,有时候还需要将图中的线条进行延长),老师将作图工具在黑板上翻过来、转过去,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还是“看不懂”,本堂课中引用实物投影,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展台上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看得也非常清晰、明确。

 4、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徒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份好的教案胜过好的物资。小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 上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 方法 ,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 经验 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 说说 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范文3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精选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题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优质范文三篇